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县内要闻 > 内容
精准脱贫的邻水实践 ——易地扶贫搬迁篇 (1)
【发稿时间:2018-6-8】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连日来,记者深入邻水县子中乡、石滓镇等地,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问搬迁户,看产业发展,被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穷窝窝”、过上幸福新生活的喜悦深深感染。

  为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近年来,邻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为实现贫困群众的“安居梦”而精准发力,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以来,全县已搬迁安置2158户6743人。

  好政策  让群众愿意搬、“搬得出”

  邻水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县,自然条件恶劣,居住环境差。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是该县脱贫攻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6月4日,记者乘车来到子中乡沙坝子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该安置点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正在铺设管道、安装室内吊顶。“目前,该村的两处安置点都已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正同步推进配套的道路、院坝、健身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子中乡党委书记唐伟新说。

  看着马上就要完工的新房,即将搬迁的村民满心欢喜。沿着该村的通村公路,记者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欧家国家中。“我们一家3口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土墙房,一到下雨天总担心房屋垮塌。”欧家国说,最近,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安置点“跟进”新房的建设进度,“新房既宽敞又安全,希望能早点搬进去。”

  记者了解到,沙坝子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涉及贫困户27户、82人,建成后可有效解决他们的住房安全问题。而在邻水,像沙坝子村一样,在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还有许多。

  该县是如何做到让群众愿意搬、“搬得出”的呢?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上下联动,协同解决搬迁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按照“建房不举债”的要求,严格执行“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人均自筹资金不超过2000元、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0000元”的规定,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因建房而举债、返贫。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时,该县在住房选址上,优先考虑靠近园区、景区、基础设施较好、有产业基地的区域,坚持进社区、进中心村、进场镇,遵循“有地灾隐患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的四不原则。同时,严格按照贫困户申请、村组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告、县级审批的程序确定易地搬迁对象,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按照“因地制宜、群众自愿、聚散结合、产业配套、宜居宜业”的原则,由搬迁户自主选择分散安置或小规模集中安置。

编辑:谭钦超 【返回首页】【打印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广安日报或365在线体育”及天下广安移动客户端、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所属新媒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广安日报/365在线体育/天下广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