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我奋斗 我幸福 > 内容
【我奋斗 我幸福】刘云亮:不服输的养猪人
【发稿时间:2018-6-4】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哼!哼!哼!”5月23日早上7时,前锋区观阁镇合福村野猪驯养基地里准时响起了猪进食声音。此时,记者看到,树林里又陆陆续续钻出来许多头野猪,有成年野猪,还有几个月大的猪仔。野猪来到喂食区,野猪驯养基地的负责人刘云亮迅速拿出青草、玉米、白菜投向它们。

  今年33岁的刘云亮,是吉林长春人,他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广州打工,凭着踏实肯干,成为一家办公设备公司的销售经理。2009年,刘云亮结婚成家了,随后,当他了解到妻子的家乡——广安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时,便萌生了去创业的想法。

  刘云亮的创业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2015年,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再次创业的道路。

  来到广安市前锋区之后,刘云亮在一次观看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了正在播放的养殖野猪的专题片。“野猪肉市场价一般是在每斤40元至50元,比普通猪肉贵了好几倍。”受此启发,刘云亮决定创业养殖野猪。

  刚开始,刘云亮没有养殖野猪的经验,就经常去养殖大户那里“取经”,他还积极参加村镇组织的养殖业培训,去书店购买专业书籍,并常去兽医的家里做客,了解如何进行养殖防疫。

  掌握了养殖技术的刘云亮通过四处考察,最终将野猪养殖基地落户在了合福村。“合福村地势较高,撂荒地多,适合野猪自由活动。”从修建圈舍开始,刘云亮就将家安在了养殖基地,他与工人一起将自己承包下来的100余亩荒坡地用铁丝网分隔成几个区域,以便将不同大小的野猪圈养在不同的地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野猪的野外生活环境,提升野猪肉质。

  去年1月,刘云亮从遂宁购进第一批野猪11头,投放到野猪驯养基地。

  “无论天晴下雨,我每天都会准时准点来基地,清洗猪舍、煮猪食、喂猪。”刘云亮说,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4月,基地里的第一批100余头野猪猪仔降生,因为缺乏养殖技术和实践经验,结果不到1星期就死了60多头,“当时,我的心都凉了,家人都劝我放弃养殖,说早点把剩余的野猪卖了还能减少一些损失,但我就是不想服输,不想就这样草率地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

  于是,刘云亮请来养猪专家、畜牧局技术人员,到他养殖基地帮忙查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最终,刘云亮找到了导致野猪猪仔死亡的原因:猪仔刚出生时,未及时对其进行用药,养殖基地的消毒措施也没做到位。刘云亮认真总结教训,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并加强了对养殖基地的消毒。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云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研究出一套喂养、管理、驯化野猪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如今,刘云亮的野猪养殖规模已达到150头。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收回成本,但是我有信心。”刘云亮说,他每天都要把野猪从圈舍里赶出来,让它们到基地的山坡上觅食——吃野草野果子、喝山泉水,还给它们喂玉米等粮食,“今年底,预计养殖基地可出栏300头野猪,见到部分效益,争取3年后全部见效。”

  谈及未来的打算,刘云亮说,先把这批野猪养好,争取到年底能够实现为村里的贫困户按入股资金的3%分红的目标,然后再扩大养殖场面积,实行股权量化,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养野猪增收致富的道路。(前锋区记者站 兰林前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文平)

编辑:侯懿航 【返回首页】【打印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广安日报或365在线体育”及天下广安移动客户端、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所属新媒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广安日报/365在线体育/天下广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