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四川 > 内容
脱贫攻坚 凉山彝区绽放“索玛花”(1)
【发稿时间:2018-6-29】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从西昌出发,驱车一路向东,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前行1个多小时,一座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彝家新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

  迈步进村,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通村入户的硬化路,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一应俱全,光纤网络畅通……谁能想象,这里曾经“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住的泥巴房、吃的是粗粮”。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火普村视察脱贫情况,看望慰问彝区贫困群众。这个大山深处的偏僻彝家村寨,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住上好房子,脱贫攻坚强基础

  火普村172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8户,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天深知,“住上好房子”是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然而,想要打响这“脱贫第一炮”,并非易事。就拿易地搬迁选址来说,既要考虑到科学安全,又要尊重群众意愿,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好心没办成好事”。

  办法总比困难多。火普村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和每片土地。综合考虑群众居住安全、致富增收、生活配套等多种因素,最终在山腰处确定了集中安置点。

  “说干就干,既要干得快,还要干得好!”马天在开工仪式上说。这边施工热火朝天,村党支部动员全村党员和社员代表,组成志愿服务、监督施工、协调保障三支工作队,充分调动了村民安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6年10月,全村贫困户搬进了新房子。“共产党卡沙沙(彝语,意为辛苦了,谢谢),让我们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因病致贫的曲木烟尔坐在自家新房里,激动得老泪纵横。

  房子建好了,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还跟不上,首当其冲的就是手机没信号。马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村支书吉色次哈一道,几次协调争取,终于在村里建起了一座通信网络基站。“现在好啦,再也不用爬上山坡‘找’信号了!”贫困户吉地尔子掏出手机跟在外地打工的儿子通话,幸福欢乐溢于言表。

编辑:侯懿航 【返回首页】【打印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广安日报或365在线体育”及天下广安移动客户端、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所属新媒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广安日报/365在线体育/天下广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