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一场大雨过后,61岁的老船工彭期友比以往忙碌了一些。作为武胜县龙女湖的“美容师”、清漂者,彭期友负责着嘉陵江县城段近10公里广阔水域的江面漂浮物打捞工作。
“打捞物主要以水草、水葫芦为主,取缔网箱养鱼后,像饲料袋、塑料瓶这样的垃圾很少见了。”彭期友说,以往夏季汛期时,在每天从江面上打捞的垃圾中,白色塑料要占到一半以上,“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
武胜县有1江4河74溪、86座水库,以及3872口山坪塘、413节石河堰,而彭期友仅仅是武胜县400多名河道保洁人员之一。他们长年活跃在嘉陵江、长滩寺河、高洞河、走马河、兴隆河等嘉陵江干支流流域,从事河面保洁工作。
据武胜县“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武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率先启动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全县跨乡镇流域长、水情复杂、保洁难度大的“一江四河”主要河道进行市场化保洁,保洁河道总长度达到310公里,从而实现河道保洁长效管理。
守护嘉陵江一江碧水,武胜县不仅仅是在河道保洁的“面子”上下功夫,还制定出台“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明确各级河长除了履行巡河、协调、监督、检查等一般职责外,按照截污、清淤、保洁、调水、生态修复“五位一体”生态治理模式,承担起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方面面的任务,提升河道的“里子”。
据了解,为开展河道整治,从2013年开始,武胜县持续开展网箱养殖专项治理行动。“拆除养鱼网箱虽然有一定经济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作为曾经的网箱养殖大户,唐晓斌对政府这一行动表示充分理解。
现在,嘉陵江沿岸网箱养殖拆除已全部完成。据统计,全域拆除网箱658口156088平方米,取缔船只41艘;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10人,首次将禁渔期间的一宗“电鱼”案件移交司法机关提起公诉,有力地震慑了电鱼、毒鱼等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而“清水工程”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意味着全县塘库堰“肥水养鱼”的终结。根据管理办法规定,至2018年底,全县将全面解除塘库堰承包合同,严禁施肥养鱼,实现“人放天养”的生态渔业模式。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广安日报或365在线体育”及天下广安移动客户端、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所属新媒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广安日报/365在线体育/天下广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