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武胜县鸣钟乡小寨村首届西瓜采摘节开幕,500余名游客到场“尝鲜”。该村按照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流转撂荒地,建起葡萄、梨、西瓜等产业基地,乡村旅游帮助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小寨村仅是武胜全域旅游的一个点位。近年来,该县按照“一心两带五区”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挖掘和打造出一批四季皆有“耍头”、有“看头”的旅游项目,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旅游业已成为武胜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该县对外宣传的一块“金字招牌”。
全区域布局全县旅游一盘棋
发展全域旅游,武胜县有着长远眼光。早在五年前,武胜县就提出“一心两带五区”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依托县城这个旅游集散中心,辐射带动嘉陵江生态旅游带、国道350线乡村旅游及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带,同时规划白坪—飞龙、宝箴塞、龙女湖、沿口古镇和太极湖5个旅游区。按照“一心两带五区”规划,形成“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地处川东一隅的武胜县,缘何如此重视旅游发展?看三大产业结构分布,即可明白缘由。武胜虽是传统农业大县,但随着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业作为支柱性产业的时代渐渐远去;工业基础薄弱,大型工矿企业未在此集聚,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值不高;因此,将目光聚焦在第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武胜县决策层中形成共识。
地处嘉陵江畔的武胜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一心两带五区”规划提出后,武胜县加快景点打造和文化挖掘。
以国道350线乡村旅游及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带为例,地处国道350线上的白坪乡和飞龙镇,几年前还是两个不知名的乡镇。依托乡村旅游,深挖民俗文化,突出“农旅结合,一三产业互动”,如今,白坪—飞龙旅游区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国农业公园。
与白坪—飞龙齐头并进发生变化的,还有宝箴塞、龙女湖、沿口古镇和太极湖,以及全县数十个以乡村旅游为主打的行政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在武胜全域旅游的大棋盘上,一颗颗棋子渐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