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安区白马乡白马村,只要一提起王英,村里几乎无人不晓。在大家眼中,她既是勤俭持家的好妻子、温柔慈爱的好母亲,也是不等不靠的脱贫模范。她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迈上了致富路。
6月14日,记者来到王英家,看见她正忙着打扫卫生。王英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一些,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记者环顾她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虽然家具陈旧,摆设也很简单,却处处显得干净整洁。
“40多年前,我嫁给宁明江的时候,家里条件很差,和丈夫的几个兄弟几家人合住在一个小院。”王英说,经过几年的奋斗,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好转。
“大概在十多年前吧,丈夫突发脑溢血,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王英说,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了。为了替丈夫治病,她只能四处借钱交医药费。
面对3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和一堆欠条,王英欲哭无泪,她唯一能挣钱养家的门路就是种庄稼、养家禽。为了挣钱还债、供孩子念书,王英起早贪黑地干活,一点点地攒钱,精打细算偿还债务。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王英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眼见各项政策补助惠及贫困户,邻居们都说,王英家这回好了,被识别为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有钱花。
王英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我们虽然穷,但志不穷!”王英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勤劳苦干,凭借自己的双手,让家人的生活好起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同年,白马村引进返乡业主,在村里发展柠檬产业。王英主动将自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了出去,同时,自己也积极到基地里务工。
当基地里没活干的时候,闲不住的王英又在家里养起了猪和鸡鸭等。
2016年,白马村准备给愿意养鹅的贫困户免费发放幼鹅,同时,为其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王英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虽然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她的学习热情却十分高涨。只要村上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开办“农民夜校”,她都做到了一场不落。
“这些年,她学习的技术多哟!种柠檬、养鸡、养鸭,门门通呢!”谈起王英的脱贫致富热情,邻里无不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靠着勤劳的双手,这几年王英家的情况有了好转,还清欠款之余,家里还有了一点存款,3个女儿也相继找到了工作,成了家。
2016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眼看着逐渐好起来的家庭,王英的丈夫宁明江再次突发脑溢血。这一次不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钱,丈夫还因为后遗症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
然而,再次陷入困境的王英,却拒绝吃“低保”。
“我的土地每年租出去有些收入,我还可以在基地里打工,实在不行,我的3个女儿也能资助一点。”王英说,现在的国家政策这么好,路修通了,房子修好了,还给贫困户买了医保,交了养老金等,她已经感激不已,不会再一味依靠国家资助了。
去年,王英凭借勤劳的双手,终于让一家人摘掉了贫困帽。
“政策再好,最后还得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此,王英很自豪,“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有骨气和底气。”(廖小兵 记者 刘定春)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广安日报或365在线体育”及天下广安移动客户端、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所属新媒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广安日报/365在线体育/天下广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