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市镇将谈家大院等上百年的老院落保护纳入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中,坚持修旧如旧,使新农村既充满现代文明气息,又保持老院落风貌。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时,新村千篇一律,没有了农村特色。新农村建设如何既要防止农村没落,促进农村与城市融合,又保持乡村自身原有风貌,留住“乡愁”?
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既要有新面貌,又要留住‘老味道’”理念,在新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治理,让农村环境更美,对农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田园风貌等给予保护,打造人们寄情山水、养老养生、创新创业的美丽家园。
扮靓面子充实里子
旧村落焕发生机
前不久,多年没回老家的蒋小伟回到邻水县冷家乡汤巴丘村。远离了城市喧嚣,扎进家乡的青山绿水,走过一座座古朴的吊脚楼,踏上一块块厚重的青石板,蒋小伟不禁感慨:“这就是我心中的乡愁。”
汤巴丘村地处铜锣山内槽,距邻水县城30余公里。近年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村改造,曾经的“脏乱差”不见了踪影;发展产业,曾经的荒山变沃土,大地披新绿;完善设施,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双提升……
这让许多像蒋小伟一样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时,无不为家乡在保持旧貌的基础上焕发的新颜而惊叹:家乡越来越美,乡愁越来越浓。
大山深处的汤巴丘村,虽地处偏远,但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保存较完整的20多个古民居院落。这些院落依山就势建造,穿斗木结构,大多有廊道,呈现干栏式格调等特点,还有吊脚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客家文化与当地民俗。虽然历经数百年,房屋外观已变成深灰色,但从屋顶排列整齐的青瓦、窗户上变幻不断的雕花,仍可感受其独特的建筑工艺。
在新农村建设中,汤巴丘村坚持“既要有新面貌,又要留住‘老味道’”理念,在打造古院落“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保存院落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保护农村生态、凸显建筑风格,让面子更美、里子更实。
如今,汤巴丘村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旧村落展现新魅力。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广安日报或365在线体育”及天下广安移动客户端、广安日报微信微博等所属新媒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广安日报传媒集团(广安日报社)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广安日报/365在线体育/天下广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