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内容
邻水:工业强县的转型升级之路(1)
【发稿时间:2018-4-7】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3月30日,邻水县城南机电园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数十名工人正忙着把经过测试的摩托车装箱上车。这些摩托车,将被运往泰国、缅甸等地。

  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原是重庆空港园区的企业,于2012年5月签约入驻邻水县城南机电园。经过5年时间的高速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摩托车生产线、发动机生产线、加工中心等大型机械设备30余套,具备年产摩托车30万辆、发动机60万台(套)、压铸机加铝合金产品80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缅甸、泰国等国际市场,年产值高达4亿元。

  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速发展,是邻水县城南机电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邻水县紧紧抓住机电产业配套重庆、集群发展、爆发增长之势的大好机遇,强化了对企业的行政服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大批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的项目不断落户邻水,特色明显、集群发展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目前,邻水县城南机电园共有102家企业入驻,2017年工业产值达到203亿元。

  巧借外力产业成功转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邻水县各类企业陆续倒闭。从2000年到2010年,作为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煤炭产业是该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能达400万吨。2000年随着全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变,对煤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引发了该县决策层的忧虑。

  如何找准定位,成功转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邻水县决定坚持工业强县的发展主战略,大作“重庆文章”,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打造重庆工业配套基地。

  “打造重庆工业配套基地,邻水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被誉为“川东门户”的邻水,是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一个县,地缘、交通、资源优势明显。同时,随着重庆主城区“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发展思路的确定,汽摩配产业、机电制造业等一大批企业需要外迁。这对邻水而言,无疑是一次承接产业转移的绝佳机会。

  2006年,邻水经开区设立之初,就把城南机电园作为一个专门的园区优先启动建设,着力将其发展成主导产业。正是这个决定,奠定了邻水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

  为让机电产业尽快做大做强,该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大力发展小微型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用工保障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修订完善《工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种种务实之举,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入驻、建设、用工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吸引一大批企业入驻。

  2008年后,邻水集中引进汽摩企业。2012年10月,“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区”正式落户邻水经开区,是四川省唯一获得重庆市政府授牌的共建园区。

  2012年,第一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利爵入驻邻水,邻水机电产业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劲德兴、勇刚机械、嘉逸皇冠、湘邻科技、启源等机电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与邻水“联姻”。

  这一年,邻水机电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煤炭产业,成为邻水工业第一支柱产业,初步实现了由资源型主导产业向制造型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

编辑:侯懿航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