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邻水县城北镇马林村贫困村民谢传文早早来到自家果园,对红心猕猴桃树进行管护。看到一株株红心猕猴桃树长出嫩绿的新芽,谢传文喜笑颜开。
“这是年前嫁接的,长势不错。”指着眼前的一片猕猴桃树,谢传文对记者说,“再过一个月,这些嫁接的猕猴桃枝桠就能长到半米长,到时立上桩、搭好架,再悉心管护,3年就能见效益了。”
谢传文家将通过种植猕猴桃脱贫致富,得益于马林村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
“马林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一直靠种植传统作物为生,除去人工、肥料等费用外,一亩地的收入每年最多也就两三千元,效益低。”该村第一书记陈维说,为实现贫困村摘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5月,他与村支“两委”商议,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将村民的土地统一流转,由村上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调型,然后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
引进什么业主?发展什么产业?陈维说,当时村上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组织村里20余名精干力量对市面上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然后再带领村民到一些农业产业基地实地考察调研,最后再慎重引进业主。
基于马林村位于邻水县城附近,村里水泥路四通八达,高效农业灌溉项目正在实施等优势,结合市场调查结果,村民们最终决定引进业主种植目前市面上十分紧俏的红心猕猴桃。
“红心猕猴桃是一种高端农产品,每斤市场价在20元至40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售价每斤高达60元至80元,经济效益是种植传统作物数倍。”陈维说,近年来,人们对红心猕猴桃的需求量增大,销售价格还呈持续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