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韵动中国·乡约武胜”2018武胜乡村马拉松赛 > 内容
乡约武胜(15)丨赛道化身时光机,去父母的童年看一看
【发稿时间:2018-4-24】 【稿件来源:新华网】
  

  这里的农家小院,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柚子、甜橙等果树,可以说是“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既能增加收入,也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新华网成都4月23日电(黄晓芸、滕攀)4月30日,“韵动中国·乡约武胜”2018武胜乡村马拉松赛即将开跑,赛期正值五一小长假,除了参加比赛,武胜的田园风光你一定不能错过,我们为你准备了一组武胜“诗意寻归”攻略,带你畅游武胜的诗意田园。今天推出第五期,带你畅游武胜的下坝院子。

  武胜下坝院子,相对完好地保存了上个世纪不同时期的建筑原貌,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景点,不仅见证了农民生活的变迁,也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武胜下坝院子(又名下坝记忆)。

  这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武胜当地不同年代的川东民居,这些见证历史发展变迁的老房子,还原了上世纪40年代至80、90年代的农村建筑原貌,正是下坝院子专属的“下坝记忆”。

  踏进下坝院子,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上司机40年代以前的茅草房。泥土为墙,茅草为顶,屋内摆放着油灯、石桌、石凳、蓑衣,还有石碾子、石磨、拌桶、蘲子等川东北农村传统的农耕器具……看见这些,使人脑海中自然地拼凑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淳朴的田园农耕生活。

  这里的农家小院,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柚子、甜橙等果树,可以说是“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既能增加收入,也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穿斗房是40、50年代房屋的主要形态,已基本实现堂屋、厢房、仓房、灶屋、饭堂等功能分区。堂屋墙上的图画展示了穿斗房建造的整个过程,能让游客全面了解川东北农村建房的传统习俗,了解当时房屋建造的精湛技艺。

  上世纪60、70年代的砖石结构房,以条石为基础,砖砌墙体,屋顶盖上小青瓦。屋内挂有毛主席像,桌上摆有毛主席语录。在80、90年代的砖混结构房屋中,每一本旧书、老物件、贴画都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编辑:李娟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