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米的通村公路,铺就了村民的致富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改造成了漂亮的川东民居;村里种下的200亩枇杷已经挂果,即将迎来收获……4月16日,前锋区大佛街道办事处曹家村党支部书记杨绍勇兴奋地对记者说,曹家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后要在家禽养殖、发展产业方面多下功夫,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2017年10月27日,省政府发出通知,前锋区与其他4个区市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摘帽时,底子薄、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的曹家村仍是贫困村。
不到半年时间,记者重返曹家村采访时,曹家村和前锋区其他28个贫困村一起甩掉了穷帽子。
脱贫“摘帽”并不等同于全面建成小康,区委副书记、区长米亮语气坚定。贫困村贫困户没有完全退出,前锋区绝不能一脱了之、一摘了之,要持之以恒、苦干实干。
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快马加鞭的发展路上,为兑现不落下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决战贫困再出发!
干群齐心 致富奔康信心足
4月17日早上7点不到,前锋区代市镇帽合村村民王清悦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去年,他家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今年,尝到甜头的他扩大了种植规模。
“今年新培育的西瓜苗已经栽下去了,现在每天都要到地里看看瓜苗的生长情况。”与王清悦一样忙碌的,除了村民,还有第一书记陈刚,西瓜苗的管护十分重要,这几天,他正准备邀请村上的种瓜“达人”肖安银给大家进行技术指导。
帽合村,因条件差、产业滞后,村民曾对脱贫深感无望。这两年,在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上下齐心,将西瓜做成了富民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近4000元。
现在,村里不仅发展起了西瓜产业,还种起了柠檬,村民们个个争相致富甩穷帽。
在帽合村东北方向34公里处,是身处大山深处的光辉乡高岭村。尽管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但群众脱贫的信心同样很足。
因意外导致腿部残疾,需靠拄拐杖行走的贫困村民郭龙成在村干部的帮扶下,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学到了好技术。
“去年,我家仅养羊就收入4万多元。”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的郭龙成今年还准备大干一番,“再养点鸡和猪,争取离全面小康更进一步。”
走在前锋大地上,到处是昂扬向上的火热场景,随处感受的是贫困群众蓄势待发的力量:曹家村右眼失明的村民邹云亮,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不仅通过养羊脱贫了,还成了致富带头人;曾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又没有稳定收入的虎城镇双河村村民陈世平,不仅有了“正式工作”,还发展起养殖业,年收入过万……
脱贫奔康,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摘掉穷帽的前锋区,脱贫攻坚并未止步,在扶贫一线,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和职工与贫困群众携手并肩,脱贫奔康麓战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