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李松满,在华蓥现代农业园区,守着一片葡萄园过了十年。他坚信,搞农业既是一项有前途又有“钱途”的职业。过去的一年,李松满思考很多,投资大、见效慢的农业如何才能成为“香饽饽”?这些问题,作为市人大代表,他已准备好了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1月25日,华蓥市阳和镇祝家坝村,李松满正在督促葡萄酒庄建设施工。在他的计划里,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法式酒庄将在今年夏天投用。酒庄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首个具有法国风情的葡萄酒庄,酒庄不仅可以酿造葡萄酒、葡萄醋,还可供游客参观体验。
十年前,李松满带着满满的投资信心,从天津来到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吸引李松满的,是华蓥市委市政府的待商之道。“华蓥的投资政策和环境都很好,市场前景广阔。”时至今日,李松满依然这样认为。
李松满选择植葡萄,也并非偶然。在华蓥阳和镇一带,历来有种葡萄的传统,加上土地大规模调型后,基础配套更加完善。再加上华蓥规划建设2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的条件已十分成熟。
然而,他种植葡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弱。“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例如高温、洪水,葡萄园几乎被毁。”在李松满看来,种葡萄这十年来,他遇到的问题,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也是农业产业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
李松满认为,华蓥市葡萄种植虽然规模大,但产业链较短,几乎所有种植户都局限于卖葡萄,产品附加值低。同时,葡萄具有季节性,存放周期短,市场价格波动大,风险较高。要将风险降到最低,改良品种和多元化经营是必经之路。
在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李松满还发现,葡萄的正常残次品率达30%,如遇持续高温、降雨等恶劣天气,残次品率更高。如何将残次品变废为宝?通过考察,李松满探索出一条深加工发展道路:利用残次品果酿造高端白兰地和果饮葡萄醋。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提高企业和种植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在灾年降低农户损失。
面对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李松满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多与企业对接,深入了解业主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解决业主融资难、缺技术等问题。如此一来,才能激发农业产业的发展活力,农民和业主才能在地里掘出“真金。(见习记者张航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