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注意力多集中于PM2.5。但随着季节更替,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也有所变化。省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7月我省空气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也就是说,臭氧已成为夏季空气污染的“头号杀手”。臭氧到底从何而来,为何夏天容易超标?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是天然大气中重要的微量组分之一,也是大气氧化剂,在地球大气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中的臭氧,分为对流层近地面臭氧和平流层臭氧。平流层臭氧距离地面25公里-30公里,可以有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是对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和动植物有益的紫外线屏障,是人类需要保护的大气臭氧层。换句话说,平流层臭氧是好臭氧,是地球的“保护伞”。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是对流层近地面臭氧,也就是所谓的坏臭氧。市民如果长期接触坏臭氧,会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伤害。近地面臭氧大部分是由人为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二次转化生成。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发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高温燃烧或工艺过程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
用数据来讲,8小时内臭氧的平均浓度,如果超过每立方米160微克就属于高浓度,空气质量就不达标。
臭氧污染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5月—9月浓度较高。盛夏季节,空气扩散条件比较好,加上降雨较多,是一年当中PM2.5浓度相对较低的季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但是,夏天强烈的太阳辐射和较高的温度,容易造成光化学烟雾和二次臭氧生产。持续高温和强日照天气,有利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大气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近地面臭氧等强氧化剂。因此,在夏季,臭氧会随着气温上升而增多。
如果地面风速较低、混合层高度较低,还会导致地面臭氧不断累积。同时,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也可能在这种强氧化环境中生成二次气溶胶,进一步加重PM2.5污染,呈现地面臭氧和PM2.5复合型污染的特征。 (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