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问题作过多次重要论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及其辩证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认识与实践、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是辩证统一、互存互动的关系。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推进了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实践体现出鲜明特色。
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列宁说得好,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优点,并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又具有社会性。因为它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实践还具有发展性。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而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不断发展的。正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才总结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知识,概括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才能逐渐认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形成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科学的理论形成之后又对实践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对人们从事新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本身也得到进一步检验,检验成功了,就证明它符合客观实际,是科学的理论;检验失败了,证明它不符合实际,就不是科学的理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还是推进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也要随之而不断发展和创新。正因为实践之路常新,才能使理论之树常青,离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有理论创新的成果。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之后又对新的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