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法制人物 > 内容
吴小均:“有道路和车流的地方,就是‘战场’”
【发稿时间:2017-7-22】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2000年,吴小均成为一名交通警察。17年过去了,如今已是岳池县交警大队一中队队长的他,一直扎根在公安交管工作基层一线。

  近日,笔者在岳池县公安局见到了吴小均,他说,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当好一名普普通通的交警,有道路和车流的地方,就是他的“战场”。

  在灾区——用坚守面对压力

  2008年5月13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当吴小均得知汶川受灾严重,道路中断、堵塞,救援受阻,急需交警指挥交通时,他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5月14日,吴小均随广安市交警支队组织的增援力量赶到映秀镇,可现实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更严重:道路多处中断,救援的车辆严重堵塞,并且余震不断。吴小均主动请缨留在了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

  道路被损毁,通向灾区的生命线实行单向通行,吴小均每天从早上7时一直工作到晚上8时才下班。吴小均在车流中指挥救灾车辆有序通过,一天下来,脸上、衣服上,从头到脚全是泥土和灰尘,几乎看不清警服的颜色。

  即使在这样的非常时刻,也有人不遵守交通秩序。吴小均回忆道,当时有很多外来车辆,打着志愿者救灾的旗号,试图进入灾区。“这些人只是在车辆后备箱里带了两件矿泉水,其实就是过来看热闹添乱的。”吴小均对记者说。

  在灾区,除了工作的强度远远高于平时,后勤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出发前,吴小均和同事们还准备了一些矿泉水,但由于前往灾区的救援力量太多,加上当地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很多解放军战士缺水、缺食物,吴小均又把带去的矿泉水、面包等送给他们。

  在增援灾区的十多天里,由吴小均负责的路段未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所有救灾车辆均安全、快捷地通过。

  在城市——用智慧改善交通

  从地震灾区回来后,经过短暂休整,吴小均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交警岗位上,主要负责岳池城区道路交通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即使是岳池这样的县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每天,吴小均都要起个大早,迅速组织中队全体民警、辅警分别赶往各交通主要路口,第一时间应对早高峰,然后就是街面秩序维护,中午的交通高峰期,晚高峰……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吴小均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观察,岳池县城南门外的路口每天都会拥堵,5条道路在这里交汇,车站、菜市场、超市、居民小区和多家批发零售商铺分布在路口周围;人行道被商铺占用,行人走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占机动车道,于是机动车就被堵在了路上。

  吴小均协同城管、工商、街道办事处,规范商铺摆摊范围,规劝行人走人行道,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但最终结果也只是促使交通现状稍有好转,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吴小均结合所学知识,对南门外路口实行渠化交通,重新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采用“公交优先、分时放行、东西联动,兼顾非行”的疏导技巧,引导车辆有序通行。

  除此之外,在每天的路面高峰时段,吴小均都会准时出现在岗位上,及时进行指挥。通过努力,南门外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该路段在非节假日期间基本上不会出现拥堵现象了。

  在平时——用早餐调节矛盾

  平时,吴小均上街面执勤,总免不了和一些车辆驾驶人员发生冲突。特别是一些从事载客营运的摩托车、三轮车司机,在管理城市交通时,难免会伤及他们的利益,他们即使对交警的执法方法有什么意见,也不敢当面提出来,只会私下议论。一来二去,双方的矛盾隔阂越来越深。

  吴小均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工作之余,吴小均脱去警服,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和司机们打交道,以增进彼此交流。

  吴小均告诉记者,在岳池这个小县城,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很容易相熟。吴小均常常借着吃早餐的时间,请平时被他管辖的驾驶人员们在早餐面摊上吃上一碗面。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也不拘谨了,平日里不敢说的一些抱怨的话,也脱口而出。而对于吴小均的一些劝慰,驾驶人员也能够听得进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通过一碗早餐面达成了和谐。(雍剑波 蒋京州)

编辑:郭梦涵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