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枣山物流园区 > 内容
枣山园区新型城镇化步履铿锵
【发稿时间:2017-5-9】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枣山园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坚持统筹协调、精准施策,积极为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提供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全面落实户口迁移政策。完善企事业单位、团体等集体户管理制度,方便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落户,按户籍制度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简化落户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畅通迁移通道,实行“市内一站式迁移入户当天办结,市外迁入一月内办结”制度等,积极为农村人口落户城镇提供有利条件。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居住证管理办法,鼓励非城镇户籍的居住证持有人落户城镇,实施在园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可向派出所申领居住证政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失地农民、异地搬迁人员、新生代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落户园区,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居住园区,有效解决符合普通劳动者条件和购房人员落户问题等,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现园区户籍总人口7.98万人,户籍城镇人口2.92万人,户籍城镇化率36.53%;常住总人口6.13万人,常住城镇人口3.01万人,常住城镇化率49%。

  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服务配套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上级奖励资金和自身财力,先后下达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174.08万元,用于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和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加大土地保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进城落户人口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为人均100平方米;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着重考虑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和流向因素,优先安排枣山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保障进城落户人口用地需求;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努力提升城镇建设用地人口、产业承载能力。同时,大力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确保农村土地有效利用。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注重做好就业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青年劳动者培训行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坚持每年组织进行就业技能培训、高级工培训、创业培训等,近4年,受训人数达2700余人(次)。注重做好行政规划工作,新设立石谷梁子社区、滴水岩社区、旭岩社区、天成社区、黎明社区、河西社区等5个社区,在广门乡岳门村进行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等,着力提高行政规划效能。注重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保障进城农民土地“三权”。截至目前,园区完成确权24个村、221个村民小组、10584户农户,累计完成确权“二调”面积28720.5亩。注重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努力实现统一收费、统一保障范围和统一支付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进城落户农民的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全面推行进城落户农民既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又可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失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等,真正实现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无障碍。

  注重时效、保证质量,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五福初中综合楼9000多平方米、新增学位1200余个、增添设施设备1500余件(套),快速推进五福初中发展;投资1000万余元,按城区学校标准改造广安三中;新征地60多亩,高标准扩建枣山小学;在建成区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2所,要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等,有力保障进城农民子女就近就学。采用PPP模式、政府引导基金、贴息、补助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至2015年,投资15亿元,完成24条32公里道路建设。2016年,投资10亿元,采用PPP模式及时启动西溪大道、广南路东延线、火山大道等15条18公里市政道路建设,现已全面开工建设。认真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严格把好工程审批关、材料关、质量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向好。 (李一建、吕金珏)

编辑:枣山园区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