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不臭了,两岸还进行了绿化,像个干净的小公园,我经常来这里锻炼,很不错。”11月1日清晨,家住前锋区芦溪河附近的王大伯在河边一边运动,一边夸起了河道整治效果。
近年来,前锋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度、全方位、常态化治理河流污染,区内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全区河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上下联动实现河长全覆盖
“河道干净、码头秩序井然……”10月31日,渠江梭罗旭阳村段河长胡学安在巡河后,认真地做好记录。
渠江梭罗旭阳村段有一个大码头,时常有村民乘船出行,要保证渠江梭罗旭阳村段水质,码头的环境卫生监管格外重要。“每次巡河,码头是重点。”胡学安告诉记者。
这是前锋区全面开展推行“河长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一个片断。今年以来,为加快健全水环境保护机制,前锋区紧紧围绕省、市“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建立了区、乡两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河一长”“属地管理”等原则,设立了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总河长。
目前,全区共有区级河长24名,区级河道警长12名,乡级河长30名,乡级河道警长30名,村级河长140名,村级河道警长140名。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997次,完成芦溪河2次清污工作,建成三级橡胶坝,完成河道清淤4.5公里,实现全区大小河流河长全覆盖。
“他们主要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具体要求,负责保护辖区河流河畅水清,确保到2019年底,全区主要河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前锋区洁净水办公室负责人张飞云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保障河长制工作推行顺利,该区还增设了前锋区河湖保护中心,与区河长制办公室合署办公,层层压实各级河长巡河责任;对辖区内河长制工作落实不力、资料报送滞后等问题将启动问责机制,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开展业务轮训,轮训人员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直接参与河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提高参训人员业务能力,努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的各项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