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11时,记者在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党员活动室看到,10余名村民正赶着将一个个黄澄澄的龙安柚进行筛选、称重、装箱。还有两个多小时,物流公司的大货车就将抵达村里,再将一箱箱龙安柚运往北京、上海等地。
“这段时间太忙了!”正在帮村民装柚子的群策村文书杨剑锋感慨地说,“虽然累,但大家心里高兴得很哦!”
近1个月以来,群策村700余亩的柚子树上挂满了丰硕的果实,村民平均每天要采摘上千个柚子,除了销往全国各地外,还有不少游客驱车前来村里采购。
几年前,群策村村民面对丰收的龙安柚,唯一的销售渠道就是把柚子背到附近的集市,或摆在路边售卖。
改变狭窄的销售途径,让龙安柚销量实现突飞猛进,都是缘于一个名叫刘艳的年轻女孩。
去年3月,刘艳放弃了去驻外使馆从事商务工作的机会,主动报名申请驻村扶贫,由商务部选派挂职担任群策村第一书记。
刚到群策村的时候,村子的一些景象让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刘艳至今难忘。“一些贫困户家中的门烂了,就钉几根木条做支撑;窗子破了,就用塑料薄膜遮挡,甚至个别贫困户家中连电都没通。”刘艳回忆道。
“组织派我下来,既是对我的信任,又是对我的磨炼,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看着陌生又落后的环境,刘艳暗下决心,她一定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尽快融入村民生活,拉近与乡亲的情感距离,刘艳拿出当年高考学习的干劲,仅用了1个月时间,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入户走访时,村民用简陋的碗盛水递给她,刘艳接过来一饮而尽;吃饭时,热情的村民用筷子给她夹菜,刘艳接过饭菜直接就往嘴里塞;农忙时,刘艳跟村民学插秧、学种菜、学种柚子……
“你能帮我卖多少柚子?”这是刘艳在与村民接触时,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
确实,对售卖柚子长期打不开销路的村民而言,能卖出柚子才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刘艳了解到,群策村是远近闻名的龙安柚的原产地,家家户户都种柚子,村民视龙安柚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法宝”。然而,因柚子的保存时间短、销路狭窄等原因,每年因卖不出去而烂在村民家中的龙安柚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