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城乡环境综合冶理 > 内容
广安:打造靓丽整洁、宜居宜游的城乡人居环境
【发稿时间:2016-1-28】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城市净了、美了、亮了,人的精气神儿也不一样了。”近日,市民陈秋阳随手拍了几张广安市容市貌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配文推介美景美食,邀请外地朋友到广安游玩,引得微友们纷纷点赞。

  自我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不遮丑、不护短,自曝家丑,敢于亮底的勇气,用铁的手腕整治城乡环境,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各相关部门、单位全力以赴,打造靓丽整洁、宜居宜游的城乡人居环境。如今的广安,景美人和,百姓畅享碧水蓝天。

  城市处处“齐、净、美”

  “我把瓜子壳揣进兜里,以免乱丢垃圾,污染了美丽的街道。”1月23日,来广安亲戚家玩耍的达州市民刘惠告诉记者,看到广安的城市街道宽敞美

  丽,地上十分干净,于是她将嗑的瓜子壳揣进口袋里。“广安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城市,干净得让人不忍心破坏。”

  “广安这些年变化真的挺大。”市民陈为生说,“街道宽敞卫生,楼墙干净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市政设施齐全,公园环境怡人,我越来越为自己作为广安人而感到自豪。”近几年,他养成了早晨沿西溪河晨跑,晚上到市民广场散步的习惯,“这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享受。”

  西溪河岸边垂钓者怡然自得,骑游道上骑行者竞相追逐,市民公园、思源广场等地遍布休闲健身的市民身影……广安城市天蓝水碧,菊香沁鼻,城区处处“齐、净、美”。

  农村告别“脏、乱、差”

  “村里以前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房前屋后脏乱差,现在是垃圾进

  了桶、保洁员来拉、门口种上花。”近日,68岁的广安区大龙乡光明村村民陶进喜说起村里的变化,由衷地赞叹说,“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还没见到这么干净过。”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像陶进喜一样,感受到自己村庄的巨大变化,昔日臭水坑变身清水塘,拆了废猪圈建起小广场……

  1月15日,记者在广安区石笋镇鲁江村看到,路边的生态垃圾房整洁、漂亮,村民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处理。“以前,我们的垃圾一般是深埋或放任自流,现在有了生态垃圾房,垃圾有地方倒了,我们也改变了乱倒乱扔垃圾的习惯,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该村村民刘建乐说。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收集、乡镇运输、区(市)县处理”的机制,由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名保洁人员,每个村配备2名清运员,统一村级保洁人员服装,确保保洁常态化;将农村垃圾治理内容制定成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共同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村庄。

  环保意识“普、强、实”

  “妈妈,我们要把这个饮料瓶放在可以回收的那一边。”1月16日,9岁的张思航拉着妈妈的手,把喝完的饮料瓶放进街边的垃圾箱。

  近年来,我市依托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介,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明白纸和进学校、进厂矿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市民的环境保护新理念。

  在新家园、新风尚的浸润中,市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得以转变,文明新风日益浓郁。

  近日,一位外地游客到广安游玩时,随手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出出租车外,司机见状立即靠边停车,将空瓶子捡起来投进路边的垃圾箱。出租车司机的举动让这名乘客颇为感动,不仅表示了歉意,还对广安人的素质大加称赞。

  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举措,攻坚克难,一个又一个群众关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卫生问题得到解决,形成了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可喜局面。(卢琴)

编辑:彭冰婷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