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党委牵头总揽,全面推动依法治理落地生根,全市330余万人接受了普法教育,法治适龄受教育面达92%,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城镇居民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25392名——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资料图片)
用法“明星”的成长路
“包哥,我打算把村里的房子卖给城里人,这合法吗?”“嫁出去的女儿能回娘家分土地吗?”1月6日下午,邻水县石滓镇升坪村村民包铁桥刚回屋,几名村民便上门咨询法律问题。
“兄弟,农村宅基地不允许卖给外村人,过不了户……”“嫁出去的女儿如果户口还在娘家就能分地……”
53岁的包铁桥耐心地为村民们解疑释惑,专业范儿十足。换作从前,这些问题同样会难倒他。
说起包铁桥的变化,不得不提到4年前他女儿的离婚案。当时他女儿和女婿闹离婚,拖了一年都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后包铁桥通过法律途径,将案子起诉至法院,得到圆满解决。
法律的实用性让包铁桥尝到了甜头。
从那以后,包铁桥就像变了个人,特意从场镇买来相关法律书籍自学,村里组织的法治院坝会、法治流动电影、法治讲座……他一场也没有落下,并认真做好笔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民们都来向他讨教法律问题,包铁桥成了村里的用法“明星”。同时,包铁桥还将公民的监督权、知晓权用得恰到好处,村里的大小事务他都要过问,并参与管理、监督。
2014年,得知村里正在修便民路,他三天两头就往施工现场跑。他并不是去凑热闹,而是去义务监工。当他发现施工方水泥和沙比例使用不对时,泥水匠出身的他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与施工方辩驳,成功让施工方多加了水泥,保证了路的质量。如今,那条便民路依然平整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