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嘉逸皇冠繁忙的生产车间一角。 (张启富 摄)
“十二五”期间,广安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2017年,各类孵化载体达6家,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建成覆盖各区市县和广安经开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0家,科技创业者突破4000人——
“创新不能有片刻停滞!”
1月3日上午,虽是元旦小长假期间,位于邻水经开区的四川嘉逸皇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逸皇冠”)董事长袁志友依旧在办公室里忙碌。
“现在很多行业都处于低迷期,但我们的摩托车卖得很好。”袁志友高兴地说,嘉逸皇冠去年产摩托车30万辆,远销缅甸、泰国、伊朗、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2006年,24岁的袁志友已经在摩托车行业“摸爬滚打”8年有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缅甸摩托车市场的潜力,便迅速抓住这一商机,成立了自己的经销公司,走上创业路。
2010年,袁志友在重庆空港工业园区成立自己的摩托车厂,2012年将公司整体搬迁到邻水经开区。
如今在缅甸,中国出口该国近3成的摩托车来自嘉逸皇冠。虽然生意越做越顺,袁志友却时刻保持危机感。
“这几年,摩托车市场的利润已从15%下降到5%,但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不降反升。等我们技术中心完全建成后,将达到省级检测单位标准。”袁志友介绍说,2014年,该公司整合各技术部门人才成立了技术中心,软硬件投入超过500万元,占了利润的大头。
2015年,该公司投入800万元,购置设备,引进人才,充实该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年产值也由上年的3亿元,增加到5亿元。
“创新不能有片刻懈怠!”袁志友说,“虽然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还有10年活跃期,但现在已成‘红海’,竞争惨烈。”为此,他早就在谋划创新转型升级,2014底与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
“这款外形类似于皮卡的电动汽车充满电后可以跑150公里,很适合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我们也在加快获取国内上路上牌资质。”袁志友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