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我们的怀念 > 内容
广安有个“女子法庭”
【发稿时间:2015-9-26】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铁面刚直,似乎一直是人们对法官的“刻板印象”。然而,作为广安目前唯一一个“女子法庭”,广安区人民法院协兴人民法庭里的5名年轻女性,她们以亲和与柔情,对法官这一形象作出了新的诠释。该法庭由于工作出色,曾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 “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9月22日,我与朋友到邓小平故里游玩的时候,听当地百姓讲起了广安“女子法庭”的故事。

  “我上了年纪,如今儿子快1年没给赡养费了,该怎么向法院起诉?”前不久,协兴人民法庭女法官朱莎接到协兴镇牌坊村陈大娘的电话咨询。考虑到陈大娘年过八旬,腿脚不便,朱莎立即同书记员一起去了解情况,希望能调解矛盾。

  原来,陈大娘育有6个子女,在赡养问题上,他们6人约定每人每月定时支付母亲100元赡养费,直到去年7月,陈大娘的大儿子拒绝支付老人赡养费,原因就是陈大娘住的是他的房子,却常跑去给他妹妹带孩子,

  时间一长,他心里就有了“疙瘩”,不同意再支付老人赡养费。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朱莎对此进行调解,但任凭朱莎如何苦口婆心劝说,陈大娘的大儿子都固执己见,不肯再付赡养费,但他表示同意走法律程序,愿意接受法院的判决结果。随后,朱莎为陈大娘现场制作法律文书,办理立案手续,陈大娘紧紧握住她的手,由衷地表示感谢。

  协兴人民法庭坚持“群众需要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开辟便民服务通道,开通维权服务热线,对一些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电话预约、上门立案的方式,依法为其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手续,充分发挥司法为民的主观能动性,方便群众诉讼。

  “这个法庭还有个特色,就是院坝法庭,现在调解矛盾纠纷。”当地村民李永民告诉我们。

  前不久,浓溪镇80多岁的聂大娘为子女的赡养方式而发愁。“女子法庭”就现场在院坝开庭,处理聂大娘的赡养问题。

  聂大娘共有5个孩子,老大、老二伴其左右,轮流照顾她;常年外出打工的3个孩子,则每月支付老人生活费。可老大、老二常闹矛盾,导致二人不能如期按照约定赡养聂大娘。众姊妹一致认为老二不愿赡养母亲,并指责其挑唆母亲“对簿公堂”,庭审现场频起冲突,导致期间两次休庭。5个小时后,在陈莹莹的耐心调解下,5个子女最终解除误会,重拾手足情谊,表示会共同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并当场达成赡养老人的调解协议:聂大娘由老大接回家照顾,其余4个子女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

  协兴人民法庭致力于建设“亲民型”法庭,改变以往“坐堂问案”的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就地办案、司法救助等司法为民举措。同时,通过“法官进社区”、“法官进园区”、“法庭进乡村”,开展就地办案、协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活动,直接让老百姓面对面地解决矛盾纠纷。

  “问题解决了,她们还会及时回访。”李永民说,“女子法庭始”终坚持把案件质量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重视结案后的延伸服务,要求每办结一起案件、回访一起案件。每次回访后,认真记录,对可能引发新矛盾、新问题的案件,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及时、稳妥地处理了大量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编辑:米奇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