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我们的怀念 > 内容
取缔网箱养鱼 大洪河更美了
【发稿时间:2015-9-24】 【稿件来源:365在线体育】
  

  9月21日,我和朋友前往广安邻水大洪河玩耍,以前密密麻麻的网箱不见了,水也清澈了。我们不得不感叹:“大洪河更美了!”

  大洪河旧称东河,邻水县境内段全长65.4公里,水面3.924平方公里,素有“千岛洪湖”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河流沿岸渔民数量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河面上密布的养鱼网箱和网栏,远远超过了大洪河的承载能力,加之肥水养鱼投放大量的肥料和粪便,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危及两岸群众用水安全,取缔河面网箱、网栏和肥水养鱼迫在眉睫。

  对此,邻水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次讨论后达成共识:既要保护好大洪河的生态环境,还大洪河一河清水,也要保证渔民生活不受影响。

  取缔网箱之初,一些收购商抓住渔民急于出手的心理压低各类鱼苗收购价格,平常卖9元一斤的草鱼,最低的时候只能卖5元,市场环境并不理想。“多亏政府对这其中的差价进行了补贴,降低了我们的损失,我的养鱼设备和鱼苗共得到了60多万的补贴。”黎家乡养鱼大户李东明说,他是黎家乡带头拆除网箱网栏的渔民,经营了100多个网箱和四条渔船,取缔网箱过程中,政府补贴让他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清除网箱之后何去何从,未来的生活怎么办?”这成为大洪河渔民最大的顾虑。

  “在清除网箱网栏的同时,我们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引导渔民和附近村民成立养殖合作社,让他们成为大洪河的主人。”邻水县渔场场长殷晓斌说。

  养殖合作社就是渔民和附近村民通过购买鱼苗投放河中,共同管理大洪河中鱼类资源,采用“人放天养”的方式,恢复和保护野生渔业资源,卖鱼所得由大家共同分红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在推广养殖合作社的过程中,我们鼓励渔民互相监督,杜绝倾倒鸡粪、饲料等肥水养鱼行为,实现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协调发展,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动员渔民调整养鱼方式,大推广池塘养鱼,确保养鱼户转身上岸后能正常发展。”殷晓斌说。

  大洪河水质改善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观,前来游玩、垂钓的游客明显增加,之前农家乐的接待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李东明看准商机,和其他渔民合伙新建了这个“开心钓棚”水上农家乐,游客食、宿两不误。

  “一到周末,来这边的游客特别多,有时我们还要临时聘请服务人员才跑得过来,现在每周收入基本能维持在10000元左右,将来如果这边旅游开发得好,生意应该还会更好。”李东明说。

  看到水域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商机的还有邻水县水产站黄运梅,她告诉我们,大洪河盛产鲤鱼、鲫鱼、青鳙、鳊鱼、鲶鱼、甲鱼等20余种鱼类,味道鲜美,称为“三峡鱼”,目前该县正着力推广这个品牌,增强影响力,争取在生态鱼市场提升竞争力。同时利用大洪河沿岸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消费带动沿岸产业发展 ,增加沿岸群众经济收入。

编辑:米奇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