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365在线体育 > 中国梦在广安 > 内容
邓小平担任县委书记时展现的品格风范(1)
【发稿时间:2015-6-17】 【稿件来源:人民网】
  

  “郡县治而天下安”,党的县委书记一职的角色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权力体系中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独立综合地开展工作的中流砥柱,本质上属于最基层的党组织单位。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担任的职务各种各样,但是,1931年8月到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期间曾担任过的县委书记一职,对二十七八岁的邓小平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他人生中经历政治磨难的第一阶段。1972年9月,已在江西被监管劳动了近3年的邓小平回京之前特意赴井冈山、赣州老区考察。一路参观革命历史景点,缅怀当年牺牲的革命先烈,体察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12月,当他到瑞金时,当地负责人说:“你是我们的老县委书记,欢迎你。”可见,老区人民深切惦念着他们的县委书记邓小平。

  在苏区县委书记的职位上,邓小平历经磨难。1931年8月来苏区之前,邓小平在广西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到苏区后,按理应当继续在军队任职,但当他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后,他提出回部队的要求被拒绝,只被批准到中央苏区从事地方工作。这对他是一个重大打击,但他无怨无悔,在1931年8月至1933年3月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时,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但一场更大的厄运随之降临,在苏区中央局开展的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斗争中,他被作为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所谓错误派别受到打击批判。邓小平后来多次讲到自己的这段经历,并把它说成是自己一生中“三起三落”的第一次“落”和“起”。

  在这些艰难困苦的磨难中,展现出邓小平诸多崇高的品格风范,他敢作敢为,勇于承担;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沉着坚毅,积极乐观。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述。

  一、敢作敢为,勇于承担

  邓小平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职务颇富传奇色彩。他临危受命,被推举担任这一职务。这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敢作敢为,勇于承担的品德。

  邓小平是一个职业革命家、实干家,须臾不能没有工作可做,但有一段时间,即1931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他却在上海长时间“赋闲”,工作没有着落。原因是当时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央领导人事先听信原红七军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和阎衡、涂振农等人的汇报,把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的责任归咎于担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因而长时间对邓小平的情况置之不理,这也使得他到苏区后无法重回部队工作。也就是说,到中央苏区时,邓小平是没有任何职务的,而此前他曾担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以及前委书记这样重要的职务。

  但邓小平是一个干事的人,有没有职务并不重要。当邓小平到达瑞金时,碰到了一个严峻的新情况,就是当时的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搞肃反扩大化。李添富在乱肃“社会民主党”时大搞刑讯逼供,不分青红皂白,对那些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党员、干部,或是对他的做法表示不满的人,以及有某些错误缺点的人,一概指为“社党分子”,随意捕杀。全县被杀害者多达435 人,其中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部长以上领导干部28人,区、乡一级干部77 人,一般干部273人。

  在这种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死气沉沉的情况下,时任中共赣东特委书记的谢唯俊以及几位曾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过的老朋友商议后,一致推举邓小平出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调查解决李添富乱肃“社会民主党”的问题。

  在当时瑞金复杂危险的环境下,邓小平以其他名义冒着风险,深入城乡作调查研究,查清了李添富乱肃“社会民主党”的真相及恶果,随即召开县、区、乡三级主要干部会议,并在瑞金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揭露了李添富的严重错误和罪行,对其拘捕公审,予以处决。与此同时,邓小平公开了自己新任县委书记的身份,宣布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果断措施:立即停止杀人;被逼供或怀疑是“社党分子”的一律不抓;已被关押在狱的,凡贫农、中农一律释放,凡地主、富农的取保释放。全县300 多名无辜被关押者幸免于难。干部、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交口称赞邓小平是“包公再世”。

  干部问题解决后,邓小平又大刀阔斧地纠正土地分配过程中“左”的偏差,积极推行毛泽东1930年2月为瑞金县制定的土地革命方针和政策,提出不能侵害中农利益,也不要过分打击富农。这样,就使全县形势迅速好转,局面大为改观。

  作为“县官”,邓小平在瑞金的治理是成功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也使得毛泽东、朱德决定在瑞金“定都”,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临时中央政府曾这样评价邓小平在瑞金的工作:肃反问题“已有大的转变”,“革命秩序相当建立”,“扩大红军工作已获得相当成绩”,财政上“相当地执行了财务条例和统一财政训令”。

  正因为邓小平有这么一股闯劲,能够开拓工作新局面,所以,1932年5月,他被调到刚刚打下不久、地理位置险要、中央苏区的南大门——会昌,担任中心县委书记,负责会昌、寻乌、安远三个县,28个区委,164个党支部的全面工作。在另一个更大的“县官”的位置上,邓小平勇挑重担,以冲锋陷阵的精神积极扩大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巩固苏维埃政权;千方百计完成扩红任务;改造和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机构;抓紧党员的发展和培训;开展“查田运动”,重新分配土地;恢复工商业,发展内销外运,等等,使会昌中心县党政军各方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不论是瑞金县委书记,还是会昌县委书记,都体现出邓小平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可贵品质。他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如果没有独当一面的才干,没有一股不怕困难的气魄,“县官”是当不好的,邓小平具备 “县官”的这种首要的基本素质。

编辑:米奇 【返回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