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至25日这两天,对于来广安旅游的重庆游客李明浩一家人来说可谓充实而愉悦。
小平故里行,广安欢乐游……满满两天的游玩日程里,李明浩一家人仍意犹未尽。“到广安旅游,既可以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还可以饱览华蓥山的秀美风景,可谓一举两得。”李明浩说。
变红色“圣地”为旅游胜地——近年来,我市旅游“以红为主,红绿相辉映”的新实践,受到了无数游客的青睐。据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共接待旅客人数27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43.7%。
事实上,披上“绿装”的并不仅是旅游。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水环境治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智慧城市,“绿色”已成为我市的主色调,成功实现绿色崛起。
2014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9.6亿元、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8位。
“洁净水”行动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城南万盛路居民67岁的老大爷王军都要和老伴一起沿着西溪河遛半小时弯。按王大爷的话说,如今西溪河的河水清澈,河岸绿树成荫,来这里走走,既锻炼了身体,又清理了心肺,何乐而不为。
而几年前的西溪河却是另一副模样,源头全民水库网箱养鱼泛滥,沿河两岸小水电站、排污口密布,水污染严重,行人都要掩鼻而过。
“抓生态就是抓经济,抓可持续发展。”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彻底取缔全民水库网箱养鱼和西溪河上游的全部养殖场,彻底关停沿河两岸小水电站,启动全民水库生态重建项目。持续的治理,使全民水库和西溪河的水质明显改善,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因势而生。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项目22个,总投资达326.58亿元,成为游客来广安必点的一道特色“招牌菜”。
西溪河的大变样,仅是我市打造“生态广安”的一个缩影。“环境污染重,是推进转型升级、跨越赶超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这个‘坎’跨不过去,经济发展就不可持续,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市委书记侯晓春认为,必须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环境治理。
如今,一个以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的“洁净水”行动正在我市全面展开——通过开展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八大专项行动,到2018年,嘉陵江、渠江、大洪河三大水系、主要湖库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市加速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目前,我市已拥有以国家5A级景区——邓小平故里为龙头的A级景区51个,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到2017年,新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3A级景区各10家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侯晓春信心十足。
如今的广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先后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首批19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