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岳池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自古便有“川东粮仓”之称,因盛产水稻,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因此,享有“水果之王”、“果中珍品”、“维C之王”等美称的猕猴桃在岳池的发展可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近,我和家人来到乔家镇廖坝村的欣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看着满目的猕猴桃树,真让人心旷神怡。谈着笑着,便和业主尹平聊起了家常。他说,以前,他只是贩卖猕猴桃的水果商人,短短不到十年时间,他摇身一变,成了猕猴桃种植专家,这其中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2005年,尹平等人开始了水果经营,每年只能挣些微薄的收入。慢慢的,细心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规律:收购猕猴桃很艰难,每年5、6月份必须先交订金,到九月份去收购时必须现金结算,而且价格一路攀升,十几年都居高不下。
面对收购的困难,他们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种植猕猴桃,解决本地收购难题。2011年,他们决定种植猕猴桃,于是到苍溪实地考察,请求苍溪县农业局猕猴桃研究所的技术帮助,并做了猕猴桃种植的可行性报告,确定在乔家镇廖坝村5、6、7组建立基地。在按照技术要求对基地规划、调型后,他们信心满满地购回了4万株苗子种植。
“2012年3月,4万多株苗子终于种完,但是到了五、六月份,他们发现,大部分苗子不长,叶子逐步枯黄。大家眼睁睁地看着4万多株苗子几乎全军覆没,损失近50万元却无能为力。
“土地调形后,肥效没有跟上,土地板结;栽种人员没有按照技术要求栽种;为了搞规模,太急于求成。”失败并没有打倒热血沸腾的他们。冷静下来,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后,他们重新投入二十多万元把园区土地翻新、施肥,并从2012年9月开始,分4次重新购置了5万多株苗子种植,2013年嫁接后,目前,苗子长势良好。
2014年8月,在园区务工的廖坝村5组村民庄友芬忐忑不安地揣着几个鸡蛋大小的果子回家,没想到家人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
“我们村也能产猕猴桃了。”顿时,全村上下争相到园子里一探究竟。看着密密麻麻的猕猴桃,原来不支持产业发展的廖坝村6组村民张光银也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2014年,整个园区试产1万多斤,到2015年,预计产量五十多吨,产值在100万元以上,在半产期后,每亩可达3千斤,到时保守产值在600万元以上。尹平说,园区发展起来后,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解决了该村30多人务工,为3个组人均增收300多元。
2014年,为了解决抗旱问题,政府投入50万元完成了滴灌工程,下一步,他们将想办法解决基地用电、围栏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道路设施,把基地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