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污染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尤其是污水排放,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发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模式,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关系到广大市民福祉之事。在广安市,我听说前锋区率先在代市镇岳庙村、大田村,观塘镇望坝村推行微动力、太阳能、无动力三种污水处理模式,以深化污水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民新村人居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美丽新村。
“快来看嘛,我们村的污水处理很先进哦!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仅没有异味,流到河里的水还比以前更清澈了。”在代市镇岳庙新村,村民王清平熟练地向我介绍着污水处理的运行流程:村民们每天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自动经室内污水管道流向格栅井过滤垃圾后,流向调节池,再经过厌氧消化池、厌氧滤池、兼氧池、微动力好氧池、沉淀池等多道程序进行处理后,污水便会变得清澈起来。
站在一旁忙碌的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王正欢高兴地说道:“污水处理的环节并没有结束,接下来,变得比较清澈的污水将流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里种植的水竹再次吸收污水里的有害物质,实现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让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最后再流入河水中。”
我了解到,岳庙新村污水处理站采用的是微动力生物处理技术,它通过采用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高效生物处理工艺设备,配备智能控制一体机进行设备运行工况的智能控制和远程监控,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磷、氨氮及金属离子,最终使污水处理后达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再进行排放。
王正欢告诉我,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该种污水处理模式中的所有设施均采用地埋式结构,不占用地表面积。运行设备通过电力驱动,采用时控器自控装置,可根据进水情况调整曝气时间,操作简单,平时一般不需专人管理,运行成本低,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监控,日处理污水量达30吨,可以满足岳庙新村50户农户及代市敬老院,共计300余人的每天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不仅如此,处理过后的沉淀池有机质底泥还可以当有机化肥使用。
同时,代市镇大田村新建的太阳能污水处理站也让群众受益不少。村民们纷纷表示:“处理污水不用电,还可以远程全自动控制,并且产生有机化肥,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真是太神奇了!”
鉴于微动力、太阳能、无动力三种模式处理污水的效果较好,2015年,广安区将在10个乡镇分别推广这三种处理技术。目前,前锋区在全区40个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并在广兴、桂兴、虎城、小井、龙滩、光辉等6个乡镇启动了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以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域治理,实现全区污水生态处理、循环再利用,不让污水流入河道,全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