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谢丹,女,四川博物院特展部主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评委,四川省文物局和四川省评标专家库成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外导师。曾先后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110周年活动中,参与广安相关文物布展工作。
采访谢丹,是11月20日晚上,在成都市武侯区芳草街的一处茶楼。见面时,记者才知道,就在当天下午5点多,她才从北京乘飞机回到成都。这次去北京,正是为了广安的事情。这期间,谢丹父亲病危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当问到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已经结束,为何还在为广安的事情奔忙时,谢丹笑着说:“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只要广安需要我,随叫随到。”
来广安挂职,丈夫“约法三章”
结缘广安,谢丹从2002年上半年便开始了。当时,广安关于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还未正式启动,但省博物院已派出专家组莅临广安,开展邓小平相关文物、资料的征集工作。谢丹是专家组成员之一。
那时,省文物专家和广安本地文化干部分成4个小分队,在全国范围内,分赴与邓小平同志有过交集的地方,进行走访、搜集。谢丹所负责的小分队在近1年时间里,先后到河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地,走访文博单位、档案馆、革命遗址等地,搜集到大量文物、资料、照片,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启动,广安希望谢丹留下,拟请她挂职邓小平纪念馆副馆长。为此,时任广安市文广新局局长马福、市文管所文物专家刘敏和国家博物馆下派到邓小平纪念馆任馆长的丁敏京等,前往成都专程邀请。
面对这一请托,谢丹十分纠结。因为丈夫经常出差,孩子才9岁,正需要照顾,而纪念活动不仅涉及广安,更是涉及全省、全国的大事。去与不去,她一时难以定夺。马福等人见状,当即电话联系正在出差的谢丹丈夫,希望给予支持。
丈夫出差回来后,经商量,谢丹决定“小家服从大家,支持广安工作”。她把家事安排妥当后,来到了广安。临行前,丈夫还特别给谢丹约法三章:第一,既然答应了,就要好好干,认真干;第二,不要经常往家里跑;第三,不要向广安提任何条件。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期间,在谢丹的管理与指导下,邓小平纪念馆(邓小平故里管理局)里的邓小平陈列馆、邓小平故居、蚕房院子等场所的文物布展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久后,谢丹挂职期满,回到了成都。
布展翰林院子,一切从零开始
去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启动。谢丹说,市委书记侯晓春明确提出要把翰林院子打造出来,与蚕房院子、北山小学堂等邓小平青少年时期重要活动场所,列入邓小平故居,成功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去年初,谢丹以专家顾问的身份再次来到广安,重点负责指导翰林院子布展。
“翰林院子的布展,几乎从零开始。”谢丹说,翰林院子总共36间房,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时,由乐山市人民政府捐资维修。维修完成后,仅对邓小平改名处和邓小平读私熟的教室作了简单的布置,“翰林院子由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在清乾隆年间修建,当时各个房间怎么布置的,早已无从查证。”
在古建筑里进行陈列展览很不容易,在国内很少有做得好的。作为总策划、总指导的谢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凭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她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完成。
谢丹认为,布展的目的就是要让翰林院子有内涵、有品位、有看点。为此,她把两个主题结合起来:第一,邓时敏是清乾隆时期的翰林院官员,官至从二品,布展风格要与此相适应;第二,邓小平在这里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是他接受正规思想教育起步的地方。
根据这两个主题,谢丹和相关工作人员对36个房间全部进行了细化,如祖堂、议事厅、家训室、佛堂、饭厅、主人卧室、雇工房等,“除邓小平改名处和邓小平读私塾的教室是进一步完善外,其他均为创作。因为我们没法复原当年的面貌,只能复原那个时代的风格,尽可能地体现出生活气息,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民风民俗。”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工作组四处搜集文物,一间房屋里的文物往往来自于全国好几个地方。有些文物和资料还得从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兄弟博物馆等单位获得。如邓时敏考中进士当年的进士榜,是从北京国子监找到的;邓时敏选拔清代著名将军阿桂、大文人袁枚,以及邓时敏居家20年后回京复官,主持三司复审几件死刑案,则是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的。
布展的过程也同样艰辛。有时,仅是一些布展的局部方案,都要经过反复讨论、几易其稿后,才能正式定下来。前后持续一年半,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常常是深夜了,谢丹还坐在电脑旁修改方案。今年7月至8月,谢丹同时作为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专家组成员莅临广安指导。当时,培训讲解员的任务迫在眉睫,谢丹亲自带着讲解员,逐个房间介绍,讲解背景、历史和布置的思路。而最麻烦的是,翰林院子没有空调,天天汗流浃背,她几度中暑。